兩岸軍事交流的虛與實 table.MsoNormalTable {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兩岸退役將領在2009年5月底齊聚廈門比賽高爾夫球。而稍早前媒體報導,兩岸的現役軍人也將在八月份參加美國海軍智庫亞太安全研究中心(APCSS)在夏威夷舉辦的「跨國官員安全研習班」交會。自從馬政府去年上台以來,這些過往長期隔絕、甚至相互敵視的兩岸軍人,忽然熱烈互動起,是否意味著兩岸和平將就此到來? l 兩岸軍方曾在瑞典密會 1962年發生在古巴的飛彈危機,差點引爆美蘇核子大戰。經歷這次驚魂之後,東西方兩大陣營開始推展軍事互信機制,避免類似的軍事緊張態勢再度發生。在冷戰時期,軍事互信機制的確起到相當大的作用。由於兩岸分治也算是冷戰時期所遺留下來的問題,所以兩岸都逐漸意識到,有必要透過軍事交流,建立兩岸軍事互信。 不過除了在中國內戰時期,國共兩黨的軍事談判經驗外,台灣方面對解放軍的談判策略與模式其實所知不多,甚至連個專業的軍事談判 信用貸款人才都沒有。因此,國防部在2000年下定決心,開始要為兩岸軍事交流打基礎。2000年底,國防部派遣多位高級將官赴美取經,向美國學習如何跟解放軍打交道。 2002年10月,台灣派遣將官赴華盛頓喬治城大學進行了為期8天的培訓。在這批25位學員中,除了少數文官與民間專家學者外,其餘都是肩上有星的高階將官。國防部希望透過美方的協助,能夠對解放軍有更多的了解,並且掌握與中國推展軍事互信機制的技能。 兩岸軍事交流的構想,在當時也獲得了著名的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與瑞典政府的支持。瑞典政府認為兩岸軍事交流有助於促進東亞和平。所以在2003年,由SIPRI邀請兩岸代表參加軍事交流會議,雙方代表團的旅費與會議開銷全程由瑞典外交部負擔。台灣方面由一位將級軍官帶隊,團員包括6名校級軍官與學者;中國方面則由一位校級軍官帶隊,團員包括10名校級軍官與學者。 兩岸軍方一共在瑞典舉行了3次會談,瑞典 保濕面膜方面採取不干預兩岸對話內容的立場。不過由於會議成效不佳,兩岸代表總是各說各話,沒有交集,派員出國搞得跟觀光團差不多,所以自2006年起雙方均決定不再派員參加。 l 國親力推兩岸軍事交流 國民黨在2000年失去政權後,開始大舉西進中國以拓展政治生存空間。2003年底,國民黨主席連戰提出應仿效美蘇冷戰時期建立的軍備管制對話機制,進行兩岸軍事談判。2004年2月,國親兩黨重度提出兩岸應進行軍事談判的提議,更進一步提出金門、廈門非軍事化,讓過去這塊戰火連天的區域,成為「兩岸和平實驗區」的構想。不過,因為連、宋兩人再度於2004年選舉中落敗,「和平實驗區」的構想最後只能石沉大海。 雖然選舉失利又一次重挫國民黨氣勢,不過國親兩黨推展兩岸軍事交流的腳步並沒有就此減緩,兩黨人士仍前仆後繼登陸中國。推動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成為國親兩黨與中國對話的重要議題,2005年4月「連胡會」所發表五點的共識中,就包括了促 苗栗旅遊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主張建立兩岸軍事互信等內容。 2007年2月,馬英九在國民黨智庫舉辦的一場學術會議中提出「SMART的國家安全戰略」構想,其中包含在中國撤除對台飛彈的前提下,展開軍事交流,協商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最後協商簽署兩岸和平協議,讓台海成為非軍事區。 隨著馬英九當選之後,多次公開地討論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簽署和平協議的可能性,也讓兩岸軍事交流這個過去只能在檯面下偷偷做的議題,開始浮上檯面引起熱烈討論。2008年6月,國防部長陳肇敏提出近、中、長程的「三步走」軍事交流政策,以循序漸近地推展兩岸軍事互信:近程,指透過兩岸非官方接觸,優先解決事務性問題;中程,指推動官方接觸,建立溝通機制,防止軍事誤判;遠程,則是確保兩岸永久和平。 美國《國防新聞》週刊今年3月引述匿名消息來源指出,中國在今年1月曾派出一個學者訪問團秘密來到台灣訪問,訪問團成員包括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的成員,與台灣官 ARMANI方討論軍事議題,其中包括兩岸軍事交流以及軍事互信機制。不久之後,台灣國防部宣佈將創立一個新的國防智庫,由陸委會副主委出身的國防部副部長張良任負責督導,智庫初步設置地點選在政治大學的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之內。 對於新設國防智庫的用意,國防部僅對外表示是為了強化國防研究能量。不過檢視當前馬英九上台之後的種種親中作為,媒體多半認為這個新智庫,除了作為與國外交流的平台外,日後也將成為兩岸軍事交流的白手套。 未來台灣退役將領可以利用智庫學者身分,參加亞太地區蔚為風氣的「第二軌道」對話機制,與中國方面的代表進行交流活動。在西方外交圈裡,政府官員透過換頂帽子的方式,轉換身分參與國際外交活動,其實相當普遍。 l 中國推展軍事交流所為何事? 有關兩岸軍事交流,不僅台灣關注,中國方面也同聲呼籲。自從馬政府上台以來,中國涉台單位與軍方不斷對台發出軍事交流的呼籲。2008年「兩會」期間,中國學者,同時也是解 烤肉食材放軍少將羅援表示,將提案呼籲兩岸軍人加強軍旅文化交流,比如共同研討《孫子兵法》等著名軍事著作等。2009年1月,羅援也再一次撰文表示,在當前兩岸的氣氛下,建立軍事互信機不可失。 今年5月底,大陸黃埔軍校同學會邀請四十多位兩岸退役將領聚集廈門,參加「第一屆海峽兩岸退役將軍高爾夫球邀請賽」。新華社等中國官方媒體也主動發佈這場高爾夫球賽消息,似乎有意為兩岸建立軍事互信營造良好的氣氛。 其實在更早之前,中國涉台單位就開始邀請台灣退役領登陸訪問。2001年6月,在中國海協會與軍方相關部門的邀請下,立委馮滬祥率領一票退役將領前往中國訪問,行程包括參觀解放軍智庫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南京軍區、廣州黃埔軍校舊址等地,並與中國政軍首長進行座談。這是台灣赴中國的第一個軍事交流訪問團。從此以後,中國不斷以各種名義邀請台灣退役將領前往中國訪問。 就平常人的眼光來看,學術交流不應該無限上綱,這些退役將領開開研討會、打打小白球似乎相當稀鬆平常。但是 房屋出租我們反過來思考。中國近年來頻繁邀請台灣重量級退役將領,以舉辦研討會、紀念會、球賽等名義訪問中國,到底背後有何動機?熟知中國統戰伎倆的人,應該已經嗅出端倪。對此,我們可以從三個面向來思考: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這些前往中國的退役將領,都不是什麼小咖,都曾是台灣國防單位主要的決策與參謀等單位主官,免不了知道許多重要的軍事機密與決策過程。中國當然希望在雙方把酒言歡,暢敘友情之際,多少能夠打聽到一些台灣的國防機密。 其次, 是利用台灣退役將領對台實施統戰。早在2001年時,中國即制定「集星專案」統戰計劃,專門針對遭到精實案優退的台灣高階軍官進行統戰,安排這些被迫提早退役的將領進入港資或外商企業,擔任經理級以上職缺。 台灣退役將領訪問中國,沿途受到中國統戰部門的熱情接待,中國官方媒體也大肆加以宣傳,等於落入中國的統戰伎倆中。試想,台灣的現役軍人看到過去的長官這般親中作為,怎麼可能會與中國為敵,全體官兵最後會產生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的矛盾 燒烤心態。最近這陣子以來,台灣軍方軍紀渙散的負面消息一再遭到媒體所踢爆,如今看來,不正是中國這波統戰效應開始發酵嗎? 最後,兩岸軍事交流只是過程,軍事互信制度的建立才是結果。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雖然有助於降低兩岸安全顧慮,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兩岸的軍事平衡早已向中國傾斜,所以軍事互信建立的過程中,若無有力的國際力量提供保證,軍事互信機制會淪為「敵消我長」的結果,反倒讓台灣陷入另外一種安全困境之中。 l 我們該對兩岸軍事交流樂觀嗎? 隨著兩岸民間交流已成事實、官方互動難以避免的情況下,兩岸軍方的互動,成為遲早要面對的課題。不過我們真的就應該樂觀看待嗎? 以行之有年的美中軍事交流為例。柯林頓政府時期,美國擴大與中國的軍事交流。在1997年3月的一場國會簡報中,美國國防部提出對於美中軍事交流的期望與目的,包括:增加解放軍的軍事透明度、展示美軍實力、發展信心建立措施、雙邊軍事會談常態化、觀察美軍在中國內部的政治與外交影響力、拓展解放軍在多邊軍 西裝外套事活動的參與等。 十多年過去了,美中軍事交流一路走來都是緩慢發展,除了1999年美國誤炸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2001年南海軍機擦撞等突發事件延宕外,最主要的原因要歸咎於雙方嚴重的期望落差。 美國主要希望透過軍事交流活動,增加中國軍事透明度,化解雙方緊張關係,但是實際成效卻有限。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總是抱持著熱心的態度,大方邀請中國軍方代表觀摩美軍太平洋演習、夏威夷的軍事智庫等。儘管解放軍也釋出善意回報,不過都是讓美軍訪問團參觀一些無關痛癢的軍事單位,例如解放軍學校、學術會議等。 這也難怪,美國政界與軍方仍有不少人士認為美中軍事交流並沒有為美國帶來什麼利益,反而使解放軍藉由雙方交流計畫的機會,獲取美軍的科技與情報。2007年6月,美國國防部副次長勞勒斯(Richard P. Lawless)在國會作證時曾抱怨說,中國不願與美國進行對等、互惠的軍事交流,一直令五角大廈感到十分困擾。 另外,美國基於國家安全考量,通過法案限制高科技裝備輸出中國,這也導致中國對此心生芥蒂。從中國在2007年1月發射飛彈擊落報廢衛?西服P,到2009年3至6月間,美國艦艇在中國附近200海里海域,遭到中國船艦、偵察機警告與騷擾等事件,顯示美中軍事交流的成效其實是不如預期,既沒有降低兩國的緊張度,也沒有增加雙方的軍事透明度。 馬英九上台之初,以解決台灣經濟問題作為主要政策核心,然而台灣的經濟卻因為碰上全球金融海嘯,而不進反退。在面臨連任的壓力下,馬英九將施政核心轉移到兩岸政治議題上。兩岸軍事交流被馬政府視為建立軍事互信措施的第一步;而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則為兩岸未來能否簽署和平協議的風向球。 但是由美中軍事交流進展緩慢可以知道,中國為保持對台作戰優勢,勢必對軍事交流內容有所保留與隱瞞。再看看台灣方面一再呼籲中國撤除對台飛彈,中國不但充耳未聞,反而還不斷增加瞄準台灣的飛彈數目。如此不難得知,在雙方無法以平等、互惠為交流前提下,別說是兩岸和平協議,對於兩岸軍事交流會有多大的成效,我們也不必過度期待。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酒店兼職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04bllob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