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澤爾近年多次來北京演出。 王小京 攝
  “變老只有兩種途徑,將自己包裹得越來越緊,要麼變得痛苦、內向,或者變得世故。是我深愛的孩子們讓我從自己包裹的殼中走出來。要抖掉身上的束縛是需要人生歷練的。”
  從音樂神童到指揮大師,美國人洛林·馬澤爾走完了自己84歲的人生,於美國時間7月13日上午在位於弗吉尼亞州的卡斯爾頓家中因肺炎併發症去世。
  日前正在進行的卡斯爾頓音樂節(The Castleton Festival)宣佈了這一消息。該音樂節是馬澤爾與妻子在2009年創辦的,目的是扶持年輕藝術家。馬澤爾已於上月宣佈取消下個演出季所有指揮合同,並卸任慕尼黑愛樂樂團首席指揮之職。
  中國觀眾對他的熟知,還是他多次執棒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其中,1996年用十幾種語言向觀眾問好,包括中文。
  馬澤爾也多次來中國演出。今年5月,他因病缺席了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的中國巡演,由指揮家夏爾·迪圖瓦救場。因此,去年5月指揮瓦格納無詞版《尼伯龍根的指環》就成了馬澤爾在中國內地的最後一次演出。
  馬澤爾最後的一次公開露面是6月28日出席卡斯爾頓音樂節開幕演出。當時他看上去很虛弱,在《蝴蝶夫人》演出前致辭。按原計劃,他是要指揮這場演出的。他在講話中強調了歌劇能將看似逼真的東西變成真實的能力。
  在作為指揮的職業生涯中,馬澤爾與許多世界一流的樂團合作過,並錄製過350多張唱片。
  馬澤爾有著驚人的記憶力,演出時可以不看總譜。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愛馬澤爾。在他鼎盛時期,他無法忍受音樂上的蠢人,總是以一副冷酷的表情示人。
  在晚年,雖然他變得比以前世故了,但對於他2001年被任命為紐約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這一消息,許多人還是認為是個可怕的決定。消息公佈第二天,《紐約時報》就撰文說這對紐約愛樂來說將是個災難。但是在他任職的七年間,樂團的音樂家對馬澤爾的工作還是持肯定態度的。
  2009年,舉行的首屆卡斯爾頓音樂節則展示出了他大方、慈愛的一面。過去幾年他為藝術節運營已經每年投入了250萬美元。這麼大投入的結果意義更為重大,它是世界各地年輕藝術家的訓練基地。
  馬澤爾還是一位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他改編自喬治·奧威爾同名小說的歌劇《1984》於2005年在英國皇家歌劇院首演。 編譯:何建為
  童年
  被贊是“最好的耳朵”
  馬澤爾1930年3月5日出生於法國,當時他的父母正在巴黎學音樂。不久,他和父母親回到美國洛杉磯,他的音樂天賦很快就顯現出來。馬澤爾5歲學小提琴,7歲師從洛杉磯愛樂樂團的巴卡裡尼科夫(Vladimir Bakaleinikoff)學指揮。當巴卡裡尼科夫前往匹茲堡交響樂團出任助理指揮時,馬澤爾全家都搬去了匹茲堡。
  1938年,8歲大的馬澤爾與愛達荷州大學交響樂團合作了舒伯特的b小調第八交響曲《未完成》。1940年與紐約愛樂樂團合作後,又與托斯卡尼尼的NBC交響樂團合作。在與後者合作時,馬澤爾憑藉著出色的聽音能力讓一開始對他抱有懷疑態度的樂手們心服口服,他們為馬澤爾取了個綽號“這個行業里最好的耳朵”。馬澤爾太受歡迎了,以至於他的父母親限制他每年只能演出15場。
  成年
  曾被柏林愛樂“拒絕”
  進入青春期後,“神童”的名聲漸漸消散了。他考上了匹茲堡大學,學習語言、數學和哲學,流利地掌握了六門語言(法語、德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及英語)。他是匹茲堡弦樂四重奏樂團的小提琴手,並擔任匹茲堡交響樂團第二小提琴手以及見習指揮。
  雖然他當時拜師維克托·德·沙巴塔,並於1951年受庫塞維茨基邀請首次登上了Tanglewood音樂節的舞臺,但是馬澤爾的指揮生涯停滯不前。1953年,他拿到富布賴特獎學金到羅馬學習巴洛克音樂,並先後登上了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以及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的舞臺。
  成年後的馬澤爾在美國的成功來得要比在歐洲晚得多。1972年,他接替喬治·塞爾擔任克利夫蘭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為期10年。這是充滿爭議的10年:高調的巡演、錄製大量的唱片等,都曾引起人們的批評。
  1986年至1996年,馬澤爾在匹茲堡交響樂團時也時有波瀾。1989年,指揮大師卡拉揚去世,在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繼任人選中,馬澤爾被認為很有希望,但樂團選擇了另一位指揮家阿巴多。為此,馬澤爾還召開了新聞發佈會,宣稱自己待在匹茲堡交響樂團更開心。
  晚年
  父親一句話破例再任總監
  馬澤爾晚年的好幾次演出中,他都宣稱自己以後不會再擔任更多的音樂總監,而是將精力投入到作曲中。但是當紐約愛樂樂團邀請他時,他卻破例了。當時樂團不想用已經73歲的庫特·馬祖爾,希望是個更年輕的指揮家帶領樂團,於是找到了當時71歲的馬澤爾。馬澤爾98歲的父親是個典型的紐約客,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對他說:“這才是份工作。”
  ■ 追憶
  馬澤爾,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特別是在音樂生涯開始階段,最重要的伯樂之一,我的心情非常難過。馬澤爾大師是個奇才,他在9歲的時候就已經是個超級神童了,馬澤爾大師本身就是一個超人,也是位超級智慧的人。對於我們所有音樂界的人來講,我們失去了一位巨人。
  ——郎朗(鋼琴家)
  2006年我曾和馬澤爾大師、紐約愛樂樂團在東京演出。明年原本也要跟他在慕尼黑演出,對他的去世非常難過。他是個天才。
  ——王羽佳(鋼琴家)
  今年1月是他最後一次來中國內地,但不是來演出。當時他正在日本休假,他給我發了一封郵件,問我們有沒有空,想來大劇院看看我們,順便看《費加羅的婚禮》。他一個人就來了,原計劃在北京停留兩天。聊天的時候他還說,現在英語里新的詞彙層出不窮,比如selfie(自拍),他自己的社交媒體也發自拍照。演出結束以後,他本來第二天就走。後來我們才知道,他在首都機場摔了一跤,兩個好心人把他帶到急診室,醫生勸他留下來休息三四天。他戴著脖套還在網上發了一張自拍照。
  ——任小瓏(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總經理)
  採寫/新京報記者 陳然
  ■ 馬澤爾來中國(部分演出)
  1996年1月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地點:北京、上海
  2002年10月16日
  紐約愛樂樂團、郎朗
  地點:北京保利劇院
  曲目:西貝柳斯第二交響曲、穆索爾斯基《荒山之夜》
  2008年2月23日至24日
  紐約愛樂樂團音樂會
  地點:國家大劇院
  曲目:羅西尼歌劇《軟梯》序曲、門德爾松《第四交響曲“意大利”》、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樂“悲愴”》、德沃夏克《d小調第七交響曲》、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
  2010年6月1日至6日
  歌劇《茶花女》
  地點:國家大劇院
  2011年11月24日至27日
  歌劇《塞維利亞理髮師》
  地點:國家大劇院
  2013年2月3日
  芝加哥交響樂團音樂會
  地點:國家大劇院
  曲目:莫扎特第四十一交響曲、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
  2013年4月24日
  慕尼黑愛樂樂團音樂會
  地點:國家大劇院
  曲目: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2013年5月4日至5日
  “無詞指環”
  地點:國家大劇院
  曲目:瓦格納無詞版《尼伯龍根的指環》
  整理:新京報記者/陳然  (原標題: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去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04bllob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