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家:社會行為的轉變是中國新型城鎮化的持續推動力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赫霏):在7日於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探討中國城鎮化問題的專場論壇上,中國專家指出,社會性行為的轉變是中國新型城鎮化的持續性推動力。
  “中國故事·二:新型城鎮化之路”專場論壇由香港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主辦。第68屆聯合國大會主席辦公室主任保莉特?貝瑟爾代表聯大主席阿什致辭,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教授諸大建、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秘書長何志平發表主題演講,數十位聯合國官員及各國代表和學者出席論壇。
  來自中國的城鎮化問題專家逐一解讀了中國新型城鎮化概念以及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教授諸大建在論壇上指出,中國的新型城鎮化不能僅僅依賴於技術革新,更具持續性的推動力應該是社會性行為的轉變。他舉例說,生產研發再多的節能型汽車,歸根結底還是會有越來越多的車出現,排放量的增加不是高科技可以徹底逆轉的;相反,社會性行為的轉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比如拼車出行,縮小城市規模,減少交通成本,將生活區、工作區及娛樂區控制在步行的範圍內等,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決城鎮化進程中產生的種種環境問題。
  同時,諸教授還指出,預計在未來20至30年內,中國將有十億人居住在市區,占總人口的70%。如果中國可以在自上而下的國家政策基礎上,輔以自下而上的群眾動力,則有望在短時間內達成可持續性發展的既定目標。
  潘家華是中國城鎮化問題專家,曾任UNDP北京代表處高級項目官員、能源與環境顧問。論壇上,潘家華詳細解讀了中國在過去六十年的城鎮化歷程,城鎮比率從10%提升到超過50%,實現了從農村向城市為主體的社會轉型,但同時也指出,城市規模的快速擴張也引起社會、經濟和環境的不協調、不平衡和不可持續的一些矛盾和問題,迫切需要提升城市發展品質。他說,今年3月中國國務院出台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揭示了粗放發展為中國社會帶來的多方面挑戰以及中國政府對解決這些問題的決心。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是一所民間智庫,它曾於去年4月在聯合國總部主辦“中國故事:可持續發展及管治論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04bllob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